热门关键词:中艺教委 艺术教育委员会 中国大众音乐协会

环球时报专访著名歌唱家李谷一:新时代应该有新的音乐经典

分享到:
点击次数:2915 更新时间:2019年06月30日18:57:19 打印此页 关闭

图说:李谷一的成就离不开丈夫肖卓能的支持。

  一首经典,一位歌唱家,一个时代。1984年央视春晚接近尾声时,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演唱了一曲《难忘今宵》:“无论天涯与海角,神州万里同怀抱,共祝愿祖国好……”在舒缓的旋律、深情的歌声中,人们内心对祖国的真挚祝福、对来年再会的无限期盼倾泻而出。这是当年春晚的句号,也是未来30多年春晚结束曲的起点,甚至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。很难想象,就在1983年春晚上,李谷一演唱的同样抒情的《乡恋》才被“平反”。此前,这首歌被批判为“靡靡之音”“黄色歌曲”。最近,李谷一和她的学生们在北京的一场音乐会上再次唱起这些经典。音乐会的主题是《改革开放四十年,引吭高歌新时代》。“没有改革开放,解放思想,就没有中国文艺的春天。这次音乐会上,我们让孩子唱《难忘今宵》,就是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和传承。”74岁的李谷一在接受《环球时报》专访时神采奕奕,甜美纯净的声音里透着湖南妹子的爽朗泼辣。“《难忘今宵》是40年前的经典,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创作出新的春晚音乐LOGO、新的时代经典,歌名我都想好了”,李谷一说,“就叫《今宵难忘》!”

好歌真的少了吗?

  环球时报:有不少观众反映,现在歌曲很多,但好歌比过去少了。您对此怎么看?

  李谷一:说现在好作品越来越少,我不太同意这个观点。应该讲,好作品还是很多的,只是大家没有时间去筛选。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近20年,我们的歌曲作品很多,因为平台多,每个电视台都搞晚会、歌唱比赛。这有好处也有一个坏处,就是东西多了不好选择。大家都静不下心来听。就像天天给你吃红烧肉,你会腻死。如果冷不丁吃一顿肉,你会美死。还有一个因素,为什么过去那个旋律容易被你的父母、爷爷奶奶那一辈记住?那时的词曲作家是厚积薄发。从解放前一直到改革开放,他们积累了三四十年才写出一个作品。现在的词曲作家为了适应时代发展,必须不断更新,写得要快,就很难沉淀下来。现在日子好了,不像过去,有各种坎坷和艰辛。很多小孩被父母养得好,觉得“死了都要爱”,爱情至上。爹妈的爱、老师的爱、社会的爱,一概没看见。爱情是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,但只是一个方面,人间的爱是丰富多彩的。另外,我们对流行歌曲开放的平台较多,对民族歌曲开放的比较少。这也是一个遗憾。

  环球时报:现在很多年轻歌手演唱技巧很纯熟,但被音乐评论家批评为“罐头歌手”,认为其演唱缺乏个性特色和真情实感,很难打动人心。在您看来,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心灵歌手?

  李谷一:作为一名歌唱家,最起码演唱技巧要过关,还要有对生活的观察,懂得感恩。艺术源于生活,高于生活。我们一定要下基层体验生活,才会有真情实感。现在很多演员下不了基层,一下去就被群众围观,和你照相签名,你能听到老百姓心里的话吗?以前我们去老山前线,有一段山路太高,实在上不去,我们就在那里拿着电话的话筒唱,战士们知道我们来了,就在电话那边听。我看见有的战士剃了光头,为什么?方便抢救。这些年纪轻轻的战士们真的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保卫我们。所以,你唱《十五的月亮》《边疆的泉水清又纯》,能唱出情感来。如果你不去一线,只是歌声美、甜,根本看不到战士的艰苦环境,感受不到他们在用生命保护我们。如果你是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歌唱,唱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善美,你的歌自然而然会打动别人。

期待40年后的“今宵难忘”

  环球时报:改革开放之初,您演唱的《乡恋》曾受到很大争议。能否讲讲那首歌的故事?

  李谷一:1980年以后,国家进一步确定了以人为本的政策,思想解放了。《乡恋》就是改革开放初期,词曲作家、中央电视台和文艺工作者组成的这个创作组,对时代进步敏锐捕捉,而创作出来的。当时配乐用的探戈等节奏,电子鼓、电吉他等乐器过去都是不允许的。迪斯科的节奏那时都如洪水猛兽一样。这首歌的唱法也和以往不同,要娓娓道来,如诉如泣。就像我要跟你说悄悄话肯定是很亲切的,绝对不会大声喊叫,唱歌也如此,这是情感的需要。那个年代是一个空窗期,大家不知道创作方向是什么。我们创作组认为歌曲让群众喜闻乐见就行了,其他没考虑那么多。没想到,这首歌一出来就受到很大争议,被一些人认为是“靡靡之音”,被批判为“反党反社会主义”“厕所歌曲”“黄色歌曲”。1983年春晚导演黄一鹤后来告诉我,当年春晚现场的热线接到大量点播《乡恋》的电话。坐镇现场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走来走去,思考了半天,冒着丢乌纱帽的危险,终于当场拍板,决定顺应观众要求,让我加唱《乡恋》。这首歌解放了。在改革开放初期,这是对文艺工作非常大的支持和爱护,明确了文艺创作的方向。我们就是要唱老百姓喜欢的歌,为人民歌唱,为祖国歌唱。现在各种唱法百花齐放,通过青歌赛等平台,涌现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,迎来文艺的春天。《乡恋》相当于推开一扇窗,踢开一扇门。

  环球时报:《难忘今宵》作为春晚保留曲目,已成为一代人的记忆。您演唱这首歌30多年,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?

  李谷一:过去的晚会结束歌曲都是蹦蹦跳跳、欢天喜地、锣鼓喧天。但《难忘今宵》恰恰是安静温馨,在抒情得不能再抒情的旋律中戛然而止,让我们在喧哗过后冷静地想一想,今年自己和国家有哪些变化,做了哪些事。展望明年,我们还计划做什么。尽管当时有人不同意用这首歌,说太抒情了,不像晚会结束曲,但最终导演组还是采用了。我想,词曲写得好是重要原因,当然,我当时唱得也不错。如果唱得不好,这首歌可能会被毙。我再次强调,词、曲是第一第二创作,演唱是第三创作。通过歌唱家的演绎,大家才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,表达了怎样的情感。词曲是骨头、肉,演唱、情感是魂。没有情感的魂,歌曲立不起来。

  《难忘今宵》现在成了中央电视台春晚的音乐LOGO,从1984年到现在,它的旋律出现了32届。老百姓觉得好像《难忘今宵》不出来,晚会就没结束。前几年哈文导演执导了三届春晚。第二届的结束曲写了一首新歌,广大歌迷普遍反映不理想。哈文导演虚心接受了老百姓的意见,第三届又恢复了《难忘今宵》。一位春晚总导演不固执,能细心听取群众意见,是很了不起的,很值得我敬佩。《难忘今宵》当然是经典,但它是40年前创作的。我希望40年后,年轻一代能创作出新的春晚音乐LOGO。这是我作为一个歌手和群众的强烈要求,新的时代我们应该有新的作品。

  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音乐有了很大发展,但节奏方面还在模仿西方。中国有300多种戏曲,戏曲里的节奏丰富多彩。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些艺术特色与当下的流行文化结合起来。《浏阳河》就是从花鼓戏《双送粮》中改编的戏歌。中国文化博大精深,我们要学好传统文化,并用新的方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。另外,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唱中国歌曲,不要去唱什么BABY、GOGOGO、I LOVE YOU……我爱你,说中国话就好了,唱几句英语就高人一等了?外语只是工具,不是用来嘚瑟的。艺术的母语不能轻易改变。

从民族唱法到中国学派

  环球时报:中国音乐吸收了很多外国音乐的元素。那么,从世界范围看,中国的演唱特色到底是什么?

  李谷一:我们在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时,外国同行经常问我们是哪种唱法。我们回答是民族唱法。他们问是哪个民族?我答不出来。我是汉族,但中国有56个民族,每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、自己的唱法。少数民族的唱法是天然没有雕琢的。而我们学的是西洋的科学发声,是经过雕琢的,属于“学院派”。我们的唱法既不同于民族唱法,又跟西洋唱法有区别。比如,在腔的使用上,西洋唱法更靠后,我们的母语靠前。中国的“学院派”是糅合了中国戏曲和民歌元素的一种中西结合、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。改革开放以后,各种音乐流派、学派都进来了,包括俄罗斯学派、美国学派、德国学派、意大利学派、保加利亚学派等,中国最推崇意大利学派,但世界上还没有中国学派。中国音乐界近年逐渐达成共识,认为中国的民族唱法、学院派、传统戏曲等应统称为“中国音乐学派”。国家发展了,我们的音乐也应该创建自己的学派。这是对中国音乐的一种意义。

来源:环球时报 记者:张妮

上一条:“大梦复兴”——王佑贵作品音乐会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下一条:第十二届亚太口琴节在北京成功举办